我自小爱好文学,而且爱得是那样的执着,虽然有些肤浅,但我一直把它用来陶冶自己的情操。小时候我的理想是想当一名作家或者当一个记者,由于历史的原因,我的理想不能实现,我时常在思考,象我这样的普通人,当不了作家,我的爱好文学从生存的角度来讲是否还有意义。
虽然在写文章时,我好象心中有雄兵百万,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改变不了什么,不是我在说“文人相轻”、或者是怀才不遇,只是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文学细胞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。我知道古时候的诸葛孔明是遇到贤主才出山的,有才还得要能遇上贤主。我就没有这个福气了,没有实现当作家的理想,没有成功的人生,是否还应该用文学来求得心里的那份安宁和充实,使自己的心态永远快乐。
其实,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自己不断经历失败与成功后总结出来的,只有善于总结自己的人生,人生才会更加精彩,自己才能在今后的人生过程当中更好的把握自己。当然,我是通过文学写作的角度来完成这个总结过程,也许这就是大千世界人和人的不同吧。自己要正视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,搞文学的人通常有自恋的毛病,包括我也染有这个通病,人要自知之明,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人,是干什么的,才会懂得生活中应该怎么干才会有意义。不可否认,文学是高尚的,文学是美化人类灵魂的,在欧美,真正爱好文学的人是很受人尊重的。在我国,文学到底是什么,就搞不清具体定义了,我认为爱好文学就是用自己的笔去描写现实生活,叙事描景,抒情咏志。
我很喜欢看小说,最喜欢陈忠实老作家的《白鹿原》,我觉得这本小说非常人性化,既有原始的两性描写,点到为止,又有做人的大忠大义;也喜欢看路遥的《人生》等几部小说,他的小说故事好,有生活意义,并且不晦涩难懂。以前我有空的时候喜欢看《收获》等文学类杂志,里面现实主义小说比较多,我喜欢看现实生活的作品,如果看太虚的作品,感悟生活也会变虚,文学作品要有真情流露,不要虚情假意。
生活是残酷的,人生是艰苦的,听说有这样一个故事,一对非常爱好文学的优秀年轻人,结婚后非常相亲相爱,他们俩人都是从外地来上海的,收入不高,在外租房子住,虽然没钱,但他俩还是很喜欢读文学书。有一天晚上男的拉肚子,拉了一晚上,由于没钱看病,只好拖到第二天到公司里去借钱看病,结果第二天晚上,男的就去世了。后来同事到他们家才发现是他们的日子过得是多么清贫,整个房间除了书以外,只有一张大床,那床还是房东的,上面放的只是一床凉席,衣服全是用纸箱装的,这是一个多么凄惨的画面。所以说喜欢文学是不能产生金钱,只能用来陶冶情操。
有文学爱好应该说是个好习惯,是一种很好的嗜好,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去审视社会的方方面面,又可以大胆地评价和发表自己的见解,文学至少对人生的认知还是有帮助的,平时我们在工作中,常常对人与人关系上的明争暗斗、尔虞恶诈、相互猜疑、互相利用的丑态有所了解,但喜欢文学的人有怀惴知识才是第一的偏执,喜欢自恃才高,自我清高,常常还存有梦想。面对那些不懂文学的人又从内心里蔑视他们。
其实人的任何一个爱好,只要自己的自我感觉好就好,自我陶醉在其中就是幸福。我们爱好文学,就要像唱卡拉OK那样,自娱自乐,玩玩而已,不可当真的;唱得再好,模仿得再像,也不会成为歌星。话说回来,爱好文学的人起码是可爱的,心中有善良,脑中就有梦想。
经过了生活百般磨练,才会变得心地正直无暇,梅花香自苦寒来,宝剑锋自磨砺出。今天我把精力和才智放在这方寸之间,用电脑敲击给自己一丝安慰和寄托,这是因为我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人。历史没能让我从事专职写作,我就把它作为一种业余爱好,其实,能在这里自娱自乐,对心情也是一种缓解,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是一种幸福,也是一种快乐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