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庆的东至县系安徽省的西南门户,是被四个经济发达省份包围的贫穷地区,但它在中国明清及近现代拥有璀璨的经济和文化,是孕育了京剧、黄梅戏、徽剧的文化之邦,是黄梅戏的发源地。然而,由于没有很好的宣传,在中国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,已经没有几个国人熟知他的名字了!由于在节假日出去旅游价格暴涨,而且风景点人头涌动,还有跟旅游团出行,场面都是千篇一律,一大堆人在导游的小旗子指挥下东奔西走:“先上厕所,后游景点,半小时后集中,千万不要因个人的自由影响大家。”履行完“下车拍照”的任务后,早早回到车上坐好,再随车轮滚动昏昏欲睡直到下个景点又听见导游在喊:“先上厕所,后游景点……”,总觉得如此“到此一游”, 对旅游的深度和质量,对当地的风景观察了解深度却不够爽快,不够到位,不够解渴。因此这次春节我抛弃了跟团出游的方式,与两位好友到单位同事在山区的老家,位于长江南岸的东至县过春节。
东至县境内有舜耕山(又名大历山),相传为舜躬耕之地,尧访舜时由此渡河,留下众多遗址和传说,县城遂称“尧渡”,自古就有“尧舜之乡”美誉。他们的古村在深山里,座落在200多米高的山坡上,一条小溪在村边蜿蜒流过,相传当年他们的祖先选中这里,是用一棵树的枝叶搭建了八间土房,住了八家人家,于是便长久地居住下来,生生不息。逐渐得到了规模发展,形成目前古村格局,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。这里的村民世代和睦相处,相亲相帮,形成了淳朴友善的民风。其原因不仅在于土房冬暖夏凉的实用特色,更在于土房建筑的不设防延生了人心的不设防。古村往南15公里是历山:又名“舜耕山”,国家首批AA级旅游区,省级风景名胜区,,奇秀峻峭,内有飞瀑,百米之内,轰鸣之声可闻,一年四季,烟雾蒸腾可见,冬季尤甚。
著名诗人汪国真在《旅行》中写道:即使远方的风景,并不尽人意,我们也无需在乎,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。有诗云:凡是遥远的地方,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, 不是诱惑于美丽,就是诱惑于传说。我去的同事老家其实与普通的山区小村没什么二样,深藏在安徽老区的深山老林之中,恐怕在地图上也很难找到,据说他家的那个村子有点神奇,乱世的时候,刀兵不侵,遇上凶年,也不歉收,但在太平盛世,反倒成了贫困村。当我走下长途汽车,环顾四周,只见村前是曲曲弯弯,斗折蛇行的山间小路,村后是缠绵回环的山峦,进村的路要先从一个小山弯过去,再从另一个小山又折回来,然后才能进入小村。
刚到山村,看到眼前山村的农家小屋都非常朴素,古朴的小道,清清的小溪,精巧的石桥,高高的古树,天然的树林,这一切只有深山里才能见到。当然,小村也有商店,但决不是象一般城市所见到的那样的超市式商店,而是现在已经数量不多的传统式老店,当然它不是现代的象征,而是传统的标志。来之前听说这里还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穷乡僻壤,确切点说,还是一个潜藏着很多旅游资源的山区。我去的时候,山区还没有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,冰封的冬雪还没有融化,但我却感到如此的温暖,我感到这里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山村,是一个充满美丽、神奇、希望的山村。
小山村的民居建筑,都有着典型的山区特式,前门临水,后门依山,房屋用的全是古旧木板,至今还散发着陈年的幽香,房屋建筑都是近靠山道,屋前木制的栅栏前是观赏山区风光的绝佳之处,依山而坐,品茶聊天,我有点不像临时到这里的游客,到更像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山民。同事让我居住在他家的二楼,走进房间,令我意想不到的是,这间外部散发着古朴气息的山村农家建筑,卧室内却是有空调、有宽带网络、有卫星电视等一应俱全,尤其是卫浴设备,决不比星级宾馆差,更有大胆明快的城市设计风格,让我不知道究竟到了什么地方。
第二天清早起来,开门一看,下雨了,这样的天气,竟然还有人比我起得更早,那是起早去干活的村民。清晨大约是山区风景最美的时光,远处吞云吐雾的山峦,近处高低有致的树林,迂回曲折的山间小路,残叶冬树,山泉畔浣衣的妇人,泉水中凫水的野鸭子,一一倒影入水面,深一重,浅一重,在细雨中微微晃漾,听着清脆的捣衣声,落雨声,嗅着淡淡的雨中清晰空气,不由得使我恍惚起来,仿佛逆着时光,回到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梦乡。我的梦被漫漫纷至沓来的脚步声踩碎了,起早的村民越来越多,而我的脚步也随着村民的脚步逐渐转入一条僻静的小巷。这是用山里特有的土而拙的圆石子砌就而成的路,遥遥地走着一个担着两只木桶的汉子,大约是去浇菜的吧?一条毛色油黑的瘦狗跟在他的人后,瘦狗还不时地打量着我,却一点也不作声,我不合时宜地跟在那个汉子的背景后面,向右一折,幽深的圆石路直引向山间小小的菜畦田间,这位穿着雨靴劳作的庄稼汉子,吃力地拎着木桶开始浇菜,我想他怎么不知道休息,连过春节还要出来浇菜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