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黄建生的博客

所有文章都是原创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在乌石村过春节  

2011-02-10 17:05:50|  分类: 心在旅游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春节放长假,过完走亲访友拜年的常规程序后,我就感觉太空闲的有些无趣,这时我往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怪习惯,不喜欢在家里空休息,总会想方设法到外面溜上一圈,无论远近出去旅游一次才会感觉心情欢畅,亲眼去感受一下外部世界的精彩美妙;总喜欢去寻找一份有别于城市繁杂的地方,去寻访未曾寻访的,去探索未曾探索的宁静和乡情,用脚步去丈量山水,用心去放飞新奇,因为在我的生活理念中:外出旅游是在板结的生活中松土,是在一池静水中注入流动的溪水,无论怎样,总之是对固有生活模式的一种稀释和改变。

我喜欢上了旅游,因此,在这次春节放长假前我就在想,这次放假到哪里去,我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去过?凡是陌生的地方,我都想去看一眼,哪怕最终证明不值一看,那也是一种收获。记得小时候,我常常会望着家对面遥远的天边,想象着天的那边人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?后来母亲告诉我,地球是圆的后,我就忍不住去想象生活在我脚下面的人是怎样倒悬着身体过日子的?我就是这样喜欢想象,从小喜欢旅游,我对自己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内容的生活,一直心有不甘,常常想动一动,常常想打破这舒适的生活规律,去寻找那不一样的人,不一样的天空,不一样的语言,不一样的空气。我总感到,人生短暂,能够多出去体会一些不一样的生活,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。

这次春节我去的是浙江乌石村,由于在春节期间,没有买到有空调的动车票,只买到去义乌的临客车票,虽然价格还不到动车票的一半,相当便宜,只是一分价钱一分货。一上火车,浓烈的人肉味就扑鼻而来,这车刚到,还来不及打扫完就又要开车了,一个列车员要管两节车厢,上车次留下来的杂物还散乱地丢在地上,灰白色的座套也不像刚洗过的,我这才知道,那一半票价的差价并不只是没有空调和多一个小时的乘车时间,只得在心里暗呼“上当”。

由于昨晚欠觉,一上车我就开始补充睡眠,火车有节奏地“哐啷”“哐啷”摇动着,我在这晃动中酣然入睡。等车过杭州后,我才感觉睡醒,突然发现车窗外已经是山山水水的了,大约该算是深丘地带,农舍、田园如一巨幅图画渐次展开,比家里窗外林立的钢筋水泥要入目得多,火车真是最好的观光工具,犹如在世博会里乘旅游车观光一样,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感受更多的空间。有些人出门旅游喜欢乘飞机,但飞机只有运载功能,从甲地到乙地,纵有沟壑万重,风景万千,也都在毫无知觉中跨越而过。

车到义乌,我马上又转车到磐安县尖山镇的乌石村。乌石村,顾名思义,是一座由乌石垒筑起来的村子,所谓乌石,是一种色泽乌黑的玄武石,这种玄武石是在两亿多年以前,因火山喷发所形成的,这种乌石不仅可用来垒筑房子,还用来铺路、甚至还拿来作为洗衣板。这里除了绿树,入得村内,满眼所见的都是一片锃锃发黑的乌石,这感觉着实奇特,堪称旷世奇观。

乌石村就坐落在这样一个海拔566米的高山台地上,被称为“空中乡村”。世间很多珍奇都是藏在人所不识的地方,即便是被藏在冷山僻角,被世人熟视无睹而被视作草芥,但这一块块由乌石组成的独特自然景观,一下子把很多上海人都吸引过来。我到的那一几天,乌石村完全被上海人挤爆了,对“挤爆”这个词的准确形容是:村里讲上海话的人,超过了讲当地话的人,就在村口,一位当地的村民掰着手指头告诉我说:“我们村平时约有500多人,现在过年人多些,大概也就700多人,可今年春节从年三十到年初五,已经付了钱预定要来过春节的上海人超过了7000人,还不断冒出上海人来,都是来玩农家乐的,全村70多家农家乐,总共1500个床位天天爆满。”

这里群山环抱、古枫参天、翠竹亭亭、乌石幽幽,环境幽雅,村里的房子都是用岩石垒成的,住在里面冬暖夏凉,非常适合休闲旅游,村中设有怡情石屋、双桂秀庭、金杰燕屋、东南雅居、财瑶紫院等风味农家庭院。下午三点,在村里操场上有祭祖、跪拜、打年糕等活动,非常新鲜。在操场的祭台上,正面摆着扎着红纸的全羊全猪,全村老老少少,按辈分依次上前燃香磕头祭祖,很多刚下车的上海人没顾得上放行李,就先跑去“凑热闹”。接着,农家过年打年糕的习俗,又让他们看得出神,只是站在边上看,那股香味就引得人直流口水,捣年糕、糍粑,是乌石村农家过年的习俗,围着石臼看捣年糕和糍粑又是一种享受,我还很有兴趣地抡起“捣柱”捣几下年糕,赢得满场的喝彩,然后吃上几块自己亲手捣过的年糕,那更是别样滋味在心头!在群山绵延的乌石村过年,完全不像在上海,现在过年只剩下一顿年夜饭了。

除了“新鲜”的风景民俗,还有“新鲜”的农家饭,鸡鸭鱼肉,虽然上海都有,但这里的味道特别好,连蔬菜都带着特别的甜味。乌石村传统的年俗对上海人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,当天下午,我还赶上有一农家杀年猪,我美美地享受了一顿“猪福”,那嫩嫩的猪血豆腐,脆脆的猪肝、猪腰,糯糯的猪蹄肉,还有香香的家酿米酒,让我流连忘返,让一样的节日过出了不一样的味道。嵌着黑石头的房子、树林、山、还有新鲜的空气,一切都让上海人觉得新鲜,让人感到意外的还有,每个上海游客都收到了一份村里送的新年礼物:“乌石年糕”。

晚上,当我有幸住进这特别的乌石屋时,真正感受到这是多么难得的体验,自然界传下来的东西总有它的好处,最让我着迷的,是这乌石屋特有的景致:透过乌石砌成的窗户往外看:地面是乌石铺成的,院墙是乌石砌的,连屋瓦都是乌石,全部都有乌石垒筑成的房子,不仅结实,还特别有趣,睡在乌石屋里的床上,使劲地吸溜了几下鼻子,还能闻到一股特有的石头香味,百草有馨香,万物也飘香,这神妙的乌石它特有的清醇,一下子我就被深深的陶醉了。

入夜,我在乌石村的街巷中穿行,捕捉山区郊夜的感觉,月光静静洒下,朗照这一片屋舍,幢幢乌石屋静谧默立,像是一尊尊伟岸的巉岩;每块乌石垒筑得如此密不透风,条条线缝在月光下更显其鬼斧神工;乌石在月光下泛起一片沉稳而柔和的黑色,像是被时光之手抚摸得通体透亮。顿时,我觉得这历经沧桑的乌石远不是外表所表现的那么粗砺简单,它深藏着诸多的奥妙,沉淀着无穷哲理,硬朗的石头总是默默蹲踞在原地,摆出那付思考的姿势,可能它是在记录、反思和瞻望历史,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。夜已很深,我仍然不想很快睡去,很多思路的灵光在月光清朗的夤夜,倚着这乌石墙不时闪现,乌石村的一夜,搞得我既疲惫又兴奋。

第二天清晨,我又早早起身,撩着山上特有的薄雾,继续在村里转悠,不期遇上了一群群上海游客,据说很多人是临时调整旅游路线,前来这儿游览的,一大早就遇上了这么大群的游客,原本那种世间珍奇人所未识的忧虑,一下子被透过薄雾照来的灿烂阳光给彻底驱散了。

看到这么好的风景,我就想收入囊中,这大概是我的天性,这山这石,我是带不走了,突然我想到还没来的儿子,还有我的其他亲朋好友,最好能带他们也来住几天。有意思的是,上海人的到来,不仅让乌石村赚到了钱,还赚到了“城市文化”,上海老人习惯早锻炼,村民们也爱上锻炼身体,在村口搞了灯光球场,常与游客一起“切磋”球艺;上海人爱花爱唱歌跳舞,现在也可以常常看到村民与游客翩翩起舞,村民的卫生习惯也变了,随地吐痰、乱扔乱倒的现象也少了很多。据说还有些村民与上海游客结成了一家亲,有的村民在游客的帮助下在上海找到了工作,而有的上海人一到寒暑假,就把孩子丢进村里,说是既锻炼他们的意志力,又增添他们童年的乐趣。

乌石村之美,是我这支笔写不全的,乌石村故事,是我这篇短文写不完的,去乌石村过打年乐趣无穷。

在乌石村过春节 - 黄建生 - 黄建生的博客

 

在乌石村过春节 - 黄建生 - 黄建生的博客

 在乌石村过春节 - 黄建生 - 黄建生的博客

 

在乌石村过春节 - 黄建生 - 黄建生的博客

 

在乌石村过春节 - 黄建生 - 黄建生的博客

 

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106)| 评论(4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